close






活著》

文:瑛子

日期:2001年4月26日

 

  生命可以是平淡,也可以是精彩。我們的生活一日復一日地過著,每天都是起床進早餐,上學,上班進午餐,下課,下班,進晚餐,睡覺。像是早已給複印機支配著的日子,欠缺了生氣,毫無活力。那麼,應如何令生活多一點趣味,來一個變化呢?

  問題出現了,究竟什麼是平淡,什麼才是精彩?何謂有生氣有趣味的生活?問題的關鍵完全是人的思想本身,所以問題根本是不存在的。一個人活著時所面對及要處理的事情如發在另一個人身上,他們的處理手法及所持著的原則儘管有點相似,但顯然是不同的。這就形成了一個個不同的生命,每個人背後也有獨特的經歷及過去。全因為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有其獨立的思想。生命是否精彩全是一種個人見解。

說這麼多,最終也想談談自己對甜美生活的見解,即什麼生活模式才是最理想,最值得追求的。我認為只要是心感喜悅的,便是要追求的生活。打個比方說,在下午茶時段享受了兩件美味的巧克力雪榚蛋糕,喝了杯香濃的意大利熱咖啡。這就是人生中最心感喜悅和幸福的一刻,因為我太愛甜品了。只要是心感喜悅的次數愈多,感受便會愈深愈難忘,這便更能構成一個近乎完美、快樂的理想人生。每段生命也就可以是這樣簡單。

昨晚,我離開話劇會議的地點,天色已暗,仰頭一看,只見一顆在閃爍著的星星。對我來說,那一刻心感喜悅;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顆真真正正在天空遠處閃動著的星星,那種美,使目光根本再不能移開。我立即致電一位摯友Jane,告訴她我看到些什麼,我對她說「好美麗呀!」。相信即使她看不到,也能感受到我的喜悅,與我分享這段美麗的回憶。Jane笑著回應「妳就是這樣的一個人…」。對,人生就是這麼簡單,許多事情也會使人心感喜悅,即使那只是一件小事。得到了歡樂便得與人分享,享受喜悅中更深的層次;當然,遇到挫折的時候,也得跟朋友分擔。將複雜的事情看得簡單一點,生命自然不簡單。

《大學》

文:瑛子

日期:2001年2月15日 

 

從前的中學時代,一口便認定了只要達到預科程度便足夠;誰知過不了兩三個月,意志不堅定起來。想的卻不是因為著要升上大學而發憤圖強努力讀書,反而是人生目標開始愈來愈難掌握,更談不上什麼理想;高級程度會考就這樣胡理胡塗地渡過了。還記得當時在會計科考場內竟大膽的小睡了片刻,回想起還感到可笑,豈可如此不尊重考試,但想深一層……那考場的燈光又著實是太過陰暗了。不是要說什麼風涼話,竟然真的考進了大學。別人眼中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…可是這刻卻充滿無限的矛盾。

從前能考進大學的學生,是被社會公認的精英中之精英。那麼…我現在豈不是一份子了麼?時代不同了,要是自問也不能說是。這樣說,可能會過於悲觀,太過妄自菲薄;但人要自量呀,最清楚自己有多少實力的人應該是自己。父母,親朋,同學們全都為有人考進大學而高興;當然…也是值得高興的。這樣就十分奇怪了,豈不是自相矛盾?

我認識一些學生,他們只是純粹因為可以成為大學生而感到驕傲;單單只是因為「大學生」這三個字(即不論考進大學那一科,只求能得到一個學位,順利過度三年後畢業便算的那種人)。我並不認同這種想法,豈可因為這個原因而去花三年時間得一個虛銜?三年時間絕不是一個小數目,我可花不起呢!試想,如果一個人幸運有八十年壽命,一天二十四小時中假設約有一半時間是花於睡眠上;那麼豈不是實際只能有四十年的人生。三年在四十年的百份比重中也不少呀!可能有人會說這樣的計算根本是不合理,不能接受的…但我卻又堅信。所以在三年寶貴的日子裡,應去修讀一些跟理想有關的學科;即使預料老師極力遊說業餘都能夠十分專業和打出名堂。

那麼…現在又如何呢?我的例子比較複雜,三言兩語也不容易說清楚。現在是考進了自己喜愛或者說有興趣的科目;但奈何…這些是過去式了。打個比喻,有人曾經愛喝可樂,現在卻半滴不沾唇;沒什麼原因,只是不喜歡便不喜歡罷了。這樣就跟現在的例子相同,曾經喜愛過的,現在根本提不起興趣;但人始終是有感情的動物,理性被感性支配,留戀自然少不免;所以接受了這個學位。

對!現在己修讀刻學科近半年。期間維持參予課外活動,如話劇,電影評論,寫作等。可惜…事實卻是頗為吃力不討好的。

現在,已度過了整整一個學期的大學生涯;總算是應了,回想起還是頗艱苦的。例如應付辦理申請「政府資助學費」的問題、生活態度的轉變、人際關係的疏離、家庭及朋友的無形壓力等…都算是渡過了。現在的思路及想法已比三個月前較清晰,明確了不少。希望其他大學生也盡自己責任,成為一位真正有「態度」的年青人;專心一致的去幹自己想幹的事情,豈能說有事情是辦不到的?

1

HOME

<無焦点> 瑛子

他說:「有近視的人,須要配戴一副有適當度數的眼鏡,把光線屈曲,透過由玻璃或膠造成的鏡片看清眼前境物,你記得嗎?」

孩子問:「那...什麼是『平光鏡』?」

他答道:「平光鏡對近視來說是沒有用途的。」

孩子問:「那平光鏡豈不是沒有存在價值?」

他說:「那視乎你的所謂價值是什麼了...存在不存在都是使用者的看法罷了。當然一些客觀情況來說是必須的,例如演員要演繹患近視的書生……那麼,你認為你的眼鏡配得適當嗎?準嗎?對你來說有價值嗎?」

孩子回應:「我才七歲,不懂那麼多呢…要看的清楚,鼻樑總是不好受,眼睛乾乾的張不開…呀~~~(打呵欠,流著眼水)」

「我想午睡呀,哥哥…睡醒才溫習好嗎?」

哥哥說:「你記得你曾經應承媽咪要考 元呀,說了就得要做,要守信用。」

再說:「你記得什麼是『考 元』嗎?」

「呀~~~中史課了。」

未架上眼鏡的人,無焦点地在世上遊玩。


日期:200258


撰文:瑛子


題目:漫畫走了


 


漫畫是藝術,藝術除了用來抒發個人情感之外,還可以有另一種用途,這種存在形式就是設計。能夠恰當地達到存在目的,還可以超越時間限制,那就是滿載醉人感染力的設計。而好漫畫,是能夠發揮其社會功能的優美設計。


 


只要年輕過,都總會受那段優美設計影響。試圖在舊漫畫堆中尋回忘我的回憶不可強求,不是每個人也能記起回家的路。每個少年總會手執一本漫畫,躺在家中沙發上,游閒地渡過一天。魂魄闖進了漫畫的角度,是沉醉、是追逐、是逃避也好,都總是比現實美好,是獨有的空間。


 


愛看散文詩篇、愛上歌詞連環圖,全都是又短暫又美麗。或許美麗的天性就是短暫。永恆的,再也找不著了。


 


十年龍珠,沒有孩子不被它迷倒過。小雲、小吉的運氣比悟空、小飛俠都要好;因為他們不用成長,也不用有正義感。忍者小靈精忠奸分明,有教育意義,但沒有藍精靈村落的熱鬧;怪醫秦博士愛理不理,卻活得自在。小丸子在想,為何聖鬥士和美少女們都有許多使命,常要勞心勞力保護別人;小新卻在邊看邊笑。


 


許多造形、許多性格、太多處境了,你會作出選擇嗎?不自覺地你已選擇了。





《垃圾》


文:瑛子


2001年2月22日


 


  究竟何謂垃圾呢?很多垃圾都可以不是一件「垃圾」。這樣說並非要暗示我是一位環保主義者,說什麼「綠色」題目;或要反對什麼偉大哲學理論。只是要談談自己對家中垃圾的感情。


  在中國傳統家庭觀念中,一家之主大多數會是各位父親。因為他們要為口奔馳,努力賺錢,給家人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,是家庭的經濟支柱。而母親的角色就是照顧一家的起居飲食,為丈夫辛苦工作回家後便能享受一頓丰富的晚餐而準備,為子女提供一個完備的家居生活環境,使他們能專心學業…


  所以多數母親都會將家居打理得井井有條,家中的擺設都會極之有條理地放置;那麼她們又怎會讓垃圾出現在家中任何一個角落呢?如果一個人極度注重衛生,注重到有點過份的程度,則雞蛋裡挑骨頭那一種,這是潔癖。那麼,如果一個人極度注重整齊劃一,嚴重到連一點點歪斜也不容許的話,我定義為整齊癖。別人(尤其是上年紀的長輩)聽到這說法定會第一時間責罵我這一種「無良心」的年輕人,竟然這樣形容偉大的母親,實在是過份,更是不孝。他們的觀點是:你們這些不孝兒女,根本不知母親有多辛苦,辛苦的把你們這些化骨龍養大,現在「有毛有翼」長大了便不顧情面的說母親的不是;更何況愛家居整潔更是實實在在的美得。對,我絕不反對。在一般想法中,幸福家庭,美滿生活便是一位母親的最大事業。所以她們全心全意地處理家中事務,便是守業,理所當然地她們所做的一切以維持這個美好狀況的,便是對的。


  那麼我的立場又是什麼呢?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據和立場,我只是想保留一些自己認為有價值的東西罷了。說實,是愛儲物,但絕不是儲物狂,只是愛儲舊雜誌。問題出現了,自己的學生生涯至今都過了不少個年頭,存一些有用的教科書本實在所難免,更何況人總是有幾種嗜好的,所以有關這些興趣的書籍自然也不會少;再者,書櫃在不太大的家中通常是一個起兩個止的(包括兄長的),況且櫃內也不盡是書本罷(也有其他私人物品)。那麼,要說的其實是空間不足以容納那麼多物品;導致我的書籍要放置在家中與家人共用的範圍,則鞋櫃上、茶几上、書櫃旁。


  保留雜誌的原因是除了它們的潮流內容外,其他內容多數是無時間性的,則什麼時候翻看都像在翻看一本本百科全書(雖然並沒有那麼專業),但內容方面卻著實是包羅萬有。叫我如何忍心棄掉…所以對我來說,舊雜誌並不是垃圾;奈何母親偏偏與我對立。對,的確是不該讓自己要保留的東西放在不適當的地方,有礙觀瞻。但又應該如何是好,如何處理它們呢?即使怎樣解釋母親也不明白我為何要留下這些又爛又舊的雜誌。難道真的要忍痛棄掉這些珍貴的舊雜誌,還是繼續與母親各不相讓的爭持下去?難道就是沒有折衷的辦法?




 


HOME


Physicalism──創意‧創新‧Creativity


文:瑛子


日期:2002313


  


什麼是創意、創新、Creativity呢?是前所未有的,跟過去百分百不一樣的,還有什麼其他解釋呢?如何去介定新概念


 


物理主義者會認為非物理事物「創意」是什麼呢?Creativity絕對不是無中生有,而且更是有實在根源,有其最終物理基礎的。地球上的一切,由原始到文明,也自物理上的大爆炸而產生。什麼事情也由前一個物理因素所決定,所以沒有「創意」的思想,行為或物件,因為這全都是來自前一個物理原因,所以Creativity根本不存在,存在也只是因為人類以為是「有」,才「存在」罷。我們現在這個高科技社會,或說不原始的狀況,是由過往種種「發明」構成的。而這些所有歷史和現今的文明也只是屬於「發現」或來自「發現」;非「發明」,因為根本沒有創新的事情出現,全都只是非獨立地的出現或發現,一切的發展也只是走在大爆炸後所建築的軌跡上。正如一個人自以為滿腦子創意、常有新的念頭,於是發明了許多新東西、新事物,發表了許多新言論,其實這也只是在一條既定軌道上走;以為自己早能偏離航道,走上新領域,其實也只不過是走上一個中央車站罷了。與「某人的命運正是『一生也在逃避命運』」同樣道理,逃不出「注定」這個五指山。


 


  我們活在地球上,看看這個社會,四周的文明,身邊所有的事物皆有其設計及構思,有設計者的原創思想。設計者從有意念到將之變為真實;這是創作、這是設計,是由無到有的過程的展現。「創作」並非藝術家、設計師的專利,每個人也可以是設計者。由設計者履行其設計而產生了「生活」種種,如整個教育制度便是社會的設計成品。假如你的生活是去跟隨及適應這個社會,這便屬於無任何創新活動;反之,你去做一些創新的事情,如確立並發表新的道德準則,去令整個社會來適應你,這是改變世界,這便是創造、創作。


  


有人譏諷搞創作的人說:「看了一百件別人的作品後去創作,那是『創新』;看了十件別人的作品後去創作呢,是『跟風』或『隨波逐流』;而說靈感來自某件作品或看了一件作品後去創作,那便是抄襲。」我是部份贊成的,所有「創新」只是多過一個的靈感來源的組合罷了。所以,世界是可以不連續發展的,或說不順序地連續。那麼可以說「過去不一定引致現在,現在做什麼也不一定影響將來」;變數愈多愈可以有「創新」的出現,因為不能從無數的原因中去追查來源,那好比在大河流找尋某一條溪流的水。


《十年冷戰》

撰文:瑛子

日期:2002年5月13日

十年冷戰,暫不談什麼國家大事。反而是更小圈子的,更不為人所察覺的,那是家庭內的冷戰,時間長的可以有好幾十年。這樣子,那個受傷較多?相信,那一個受傷都多。

家中的冷戰,那定必言是多屬於婚姻失敗而引起的惡劣關係。除此之外,也有家庭紏紛,例如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出現問題,又或者是兄弟姊妹間的不和。但是為何要冷戰,卻不開戰呢?開戰可真大件事了,戰果實在不能預測。一旦開戰,定必死傷無數。從理想角度上看,結果會是「吵架可以加深了解、增進感情」或「打者愛也」又或「床頭打交床尾和」之類。如果事情並非如此的話,好可能,就是要「call白車」或翌日有命案見報(相信多數是誤殺)。總括之,開戰的風險還是較為高,實在宜三思而後行。如果三思後仍是不希望開戰的話,原因都離不開「我軍勢孤力弱(經濟獨立能力低),不宜冒險,免得白白送死。留得青山在,那怕無柴燒?」這樣自我安慰的說話,實在說之不盡。

這樣一來,相比較之下,選擇開戰或不開戰的決定實在明顯不過了。(尤其以香港這個生活逼人的地方,如果沒有經濟能力,那個會輕言宣戰?)

好了,有了定案。自選擇了不開戰的那一刻起,冷戰便開始。其實冷戰跟內戰相距不遠,受苦的,都是國家內的人民。長年累月的內戰使蟻民生理和心理上都受盡折騰;疲累、生不如死,活在灰暗和恐懼的日子裡,即使冷戰過後,一輩子也不能忘卻可怕的經歷。在家庭裡,心靈上的創傷一樣深;最可怕的還是不自知的受了傷,逐漸人也變得冷酷無情,強烈的疑心築起了人際間的一道圍牆而不自覺,它牢不可破;可悲的還誤以為麻目不仁是天性如此。這是悲劇。

突然會想起《唐山大地震》受害者的那些經歷。他們遶幸生存下來,全都會因為事後聽見或看見類似事情而感到喘不過氣來,腦海會閃回被困時的情況;是一輩子的纏擾著,那段回憶像魔鬼般,揮之不去有些例子更可怖,獲救者在醫院因一下子接受了大量葡萄糖水,從此以後,甜食不沾口;只要嚐到一丁點的甜味,就會想起那段過去了的日子這些種種,都是心靈創傷的禍害當你誤以為傷口已經愈合了,它卻靜靜地滲出血來;每一次復發,傷痛就更深刻,永恆地折磨著那些生還者,那些活活的生命

什麼戰爭、冷戰、天然災害都是那麼可怕.更可怕是那些沒有療法可治的傷口,是永不磨滅的,是一生的

希望世界和平,但願大同樂土仍然存在


  1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youreye1979 的頭像
    youreye1979

    youreye1979

    youreye197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